“氪佬玩家”群访:“给游戏充648,有助于精神健康?”_电竞网

“氪佬玩家”群访:“给游戏充648,有助于精神健康?”

来源:电竞网 2022-10-12 18:27:00 王者荣耀

国庆被防控防疫锁在城内无处可去,闲暇之余在家就只剩下游戏这个选择。

作为一个单机手游双涉猎游戏玩家,我经常能够在游戏群看到各种膜拜大神,羡慕谁谁谁抽到了某张卡,又有谁谁谁吐槽沉船了。

作为一个ACGN相关的编辑,我也能感受到游戏玩家鄙视链中单机玩家对于手游玩家的鄙视。

而主流人群眼中游戏是“电子海洛因”的遗毒更是因时常冒头的“某某小孩氪金多少万”,“某某学生把生活费全部氪金”,“工作之后贷款氪金”之类的事件而屡屡被提及……

(类似的新闻)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国庆闲暇之余,我便在各个游戏群、游戏官方的评论区里寻找了许多氪金玩家作为闲谈对象,和他们聊了聊这些问题。

“为什么你愿意给游戏氪那么多的648?”

“你更倾向于买单机游戏和手游氪金?”

“花多少钱氪金你觉得对你的精神和人生发展来说是健康的?”

“因为我爹妈愿意给我。”

玩家A,21岁,在校大学生,游戏投入约4万元。

目前主玩游戏是《明日方舟》,偶尔会和室友开黑《王者荣耀》。

A的回答相当实诚,他说他爹妈愿意在生活费之外额外给两千的零花钱,如果他愿意省钱,早餐午餐晚餐都在学校食堂吃的话,他每个月能自由支配的金钱大概在三千五左右。

“我爹妈愿意支持我去做一些爱好,只要不犯罪和伤身体,什么都可以。”A说。

也因如此,他在很多玩家眼中被人当作了‘氪佬’。

据A自己说,自己和真正的重氪差的挺远的,加起来氪了大概三四万吧,这部分氪金主要也是父母给的,他家只是小康水平。

“其实说白了氪金就是爱好,你玩鞋电脑烧配件那些都一样,没有什么不同的。”

(A准备抽的新角色)

聊到这里,A倒是很有感触的告诉我说。

“大学隔壁宿舍里有条件很不好的同学,就那种一出生就背着父母给他欠下的各种债的那种。说句难听点是感觉每年换新衣服都难,虽然这么说不好,但我觉得那种原生家庭的可能的确没办法和我们一样享受游戏的乐趣。”

我觉得游戏的乐趣和家庭阶级无关,甚至苦闷之中更需要一些调剂,A则很现实,他说我太理想主义者,环境真的会改变一个人,而且零氪的游戏体验从来都听天由命。

当我向他提及单机鄙视链的时候,A回了我两个字。

“笑了。”

他说他的舍友里有单机游戏玩家,30系显卡本本,STEAM库里游戏加起来值两万多还不用担心女朋友给他删了的那种,因为那哥们没女朋友。

(知名单身领袖名言:女人有游戏好玩,你SB吗?)

“我跟他关系很好啊,我有个微氪小号就是他看剧情和主线专门用的,我也会蹭他的STEAM库。鄙视链这种的,纯纯就是网上的人没事干去散发恶意或者给自己套个婆罗门身份,那种人有什么好在意的。”

可能也是如此,玩家的大多数本就是沉默的大多数。

至于为什么是手游,除却游戏本身题材和审美等吸引A的原因,A最主要的入坑和氪金动力还是因考上大学离开家乡而没办法一起玩的童年好友。

“大学天各一方了,那时候我们高中严,我们又住校,做的最多的其实是打篮球和手游开黑。”A说,“大一大二学业都忙,还有在国外的时差党,有兄弟推了手游,就一起玩了。”

最后A告诉我说,每每好朋友们聚在一起的时候,玩什么游戏都会很开心。

“家里人觉得我总跟废物混在一起,

所以我没朋友。”

玩家B,29岁,程序员,游戏投入约30万元。

目前主玩游戏是《原神》和《无期迷途》。

和B的交谈很巧,因为B看过我写过的那篇在剧情上大夸特夸《无期迷途》的文章,能够和他聊起来也是我们同在某个主播的舰长群里。

在《原神》、《无期迷途》等多个手游的直播里有很多主播都有代肝和代凹分的服务。

(游戏内的高难竞速玩法,这是主播玩我账号的评分,而B高了这个评分10万)

和我这样的操作菜鸡不同,B的游戏水平其实很高,而且他愿意氪金。

他加入舰长群甚至只是单纯认可那位主播的游戏操作,并与他沟通和交流。

但B的游戏生涯可谓满是风雨,从小生长在富贵之家的B自幼就被教导要和优秀的人一起交流和沟通,但B却早早的和游戏邂逅。

那个年代能买起电脑通上网络的人家庭条件都不差,但因为游戏这个共同爱好而聚齐的朋友在B的父母看来都是“玩物丧志的废物”,B更是没少听家里人对于“我真是后悔了给你买电脑”这样的话语。

再后来,B被迫去到了私立院校读书,家长每周一次的校访和各种“为了你的前途”的操作更是让B成为学校里的奇葩。

B想起那段时间告诉我:“那个时候还在专注单机游戏,英雄无敌文明大航海时代那些,但后来越来越累,感觉自己享受不到单机游戏的乐趣了。”

高中和大学,B都因为家庭和精神上的疲惫没有和谁真正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越是疲惫,B就越想报复性玩游戏和消费,反正他的生活费足够支撑。

这种习惯保留到了工作后。

B跟我说:“其实大体的游戏类型我都玩过,重玩法的重剧情的,重策略的重感官的。后来发现还是简单点好,不要太复杂,有收获就有回报,最好能一直陪我的。”

同为社畜的我,也能感觉到这种从学生时代向社畜时代转变之后,各种变化带来的疲惫。

(我和B最近同做的事:封面角色选娜恰去掉UI,背景音乐选择这次活动的BGM:夏末)

对于B来说,游戏的价值不只是好玩不好玩,他更看中能否长期调剂。

“我不缺钱,尤其是让我活下去的钱。反正再过最多四十年我家里人就死了,遗产有我一份。”B说,“他们还要给我带来四十多年的疲惫,那我为什么不选择能陪我更久的游戏呢?你说是吧。”

诚然,对于玩家群体来说一个游戏好玩不好玩是最重要的,但当聚焦点从群体到了个人之后,抉择游戏的标准又变成了适不适合。

“充钱就是为了变强,有什么不对吗?”

玩家C,24岁,饮食行业,游戏投入约8万。

目前主玩游戏《崩坏3rd》。

和闷头玩游戏的A,选择为自我付费的B不同,C则是少有的在鄙视链这个问题上去冲过塔,据他自称喜提了贴吧、NGA等论坛的战功勋章。

禁言,或者永封。

C的看法是:“我花钱提升数值有什么问题?我给我喜欢的东西花钱关你屁事?”

当然,按照C和“婆罗门”们对线的经验和思考,他觉得自己的确不是那种“传统”的游戏玩家。

“我是玩国产MMORPG出身的,最早玩DNF,后来玩《天刀》,《阴阳师》可能是我二次元手游启蒙,但回合制确实不爱。”C告诉我说,“这些游戏哪个不要氪金?我说实话,真的,很有一段时间我觉得那些单机婆罗门是不是各个现实都是穷比和LOSER,需要攻击别人来找存在感。”

“怎么说?”我问。

C说:“我上初中的时候一套天空套运气不好就要2000多出去了,你跟我说648贵?你知道我存一个版本生活费,然后每天花1小时搬砖能存多少钱吗?”

(天空套和手游抽卡一样都有随机性概率)

我和C讨论游戏性的问题,C其实知道说玩法说深度,国产MMORPG和手游可谓是一脉相承,商业性和玩法的比重都比独立游戏、单机游戏要高。

但是,有些东西不同。

“我们那时候玩MMORPG玩的就是个兄弟,充钱是为了变强,公会战PVP,为的就是在游戏江湖里出名逍遥,我觉得这个逻辑是正常的。”

长大工作后对经济有更深刻理解之后,C也开始反思有些付费内容是否合理。

正如他冲塔被禁言被封的时候他所想的。

“我知道,如果只是说游戏性,确实商业游戏很多游戏性比不过单机和独立游戏,但你要在人格层面上否定我们,否定我们在玩过的游戏里得到的快乐,那你就是高高在上的(骂人词汇)婆罗门。”

说起这个,他还在感叹。

“现在不是总喊某某玩家为什么什么P吗,这种词语就跟黑人那个N开头的词语一样,黑人自己叫一叫,玩家自己叫一叫自己就行,如果你不是他们那个团体的,你用这个词语就有问题了。

可那个N开头的词还有现在什么什么P都是怎么来的,带着怎么样的侮辱性,现在有些人是真的心里没数。是,以前游戏都做的不行,环境也不好,可玩家就是贼团结,现在真不好说。”

(当年玩家们为了反抗黑恶的网瘾学校而创作的动画短片)

比起单机和手游之争,N觉得随着时间的增长还是要担负起更多的人生责任。

他记得他初中高中玩游戏氪金疯狂的每天中午吃馒头蘸老干妈,但厨房工作之后才知道原来赚钱不是那么容易。

“以前生活费零花钱分配给游戏的钱可能是70%、80%,现在下降到30%左右了吧。虽然648忍不住的时候还是会氪,比如最近的人律……”C跟我说,“反正,不让自己受委屈,也不要过的太不健康,存点钱买房子车子啊,做到这些之后尽量去陪陪家里人或者买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东西帮他们提升一下生活品质,都是可以的。”

少氪金,真的是健康的吗?

在国庆期间,我总共和十一位玩家简单的进行了对谈。

有些玩家聊的很深,也有一些玩家聊的很浅,但他们都大多提到两点,一点是喜欢和需求,这是付费的最基本逻辑。

有一位乙女游戏玩家告诉我,新闻里那些大学生把生活费全氪金了的事情在她们宿舍里发生的真的不少。有的是追星,有的是买衣服和化妆品,甚至她还听说过她的大学里有假富婆花钱包养校外男生的八卦,过度消费这件事是看个人的,把锅扣在爱好上在她看来是完全的迁怒。

而第二点则是,这次对谈的十一位氪金玩家,都认为648不是一个消费不起的数目。

(648是源于当时美元比人民币6.4比1,IOS游戏商店最高充值99.99美元换算而来)

诚然,愿意氪金的玩家一定是会这么认为,但重点并不在于此。

大部分玩家在游戏氪金占比生活费和零花钱的比率上,都在40-60%左右,反而是表现的最为年轻气盛的C,现在占比已经降低到了20-30%。

于是我询问玩家们这个问题:“你们认为氪金,或者说为爱好消费多少,影不影响生活这些,多少是健康的呢?”

最后我得到的数字范围,在20%到50%之间。反倒是,关于“健康”这个论点玩家们都有自己的看法。

“存下来又怎么样,我敢生病吗?我敢买房子吗?”

“说是健康,但现在多少人是健康的?”

“我氪金就是为了满足我的消费欲望,偶尔奢侈一把也是为了精神满足。反正我躺平了。”

在健康这一点上,B一边自嘲自己早就不正常不健康,一边告诉我他的观点。

“中国近几年的热词,房价,躺平,996都在彰显我们这一代人的未来人生焦虑,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健康也好,婚姻也好,甚至焦虑和成功自信,都能成为明码标价的商品。

所有人都可以定价。

很遗憾的告诉你,健康是和道德一样的婊子。在表面上大家都会说一个相对安全的阈值或者遵守一套普世的观念,而私底下,健康?道德?早就是他们自己随意定制标准,然后在环境折磨下被不断的焦虑和自我放逐里降低标准的东西。

毕竟你也知道,健康不能帮人们买房子,找女朋友,甚至年轻人都在用健康换未来。”

我想用A和C的情况来反驳B,但话到嘴边我又感到如鲠在喉。

于是我说:“我觉得这个问题突然变成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怎么看待自己的未来的问题了。”

B也承认似乎讨论变成这样了。

“那么,我换一个问法吧。”我问B,“氪金了这么多,你后悔过吗?”

“有的会后悔吧。”B回答说,“但把氪金消费这事儿放到人生的维度上看,我觉得以后我肯定不会后悔。”

“也是。”我回答。

网络时代,超高的传播速度让普世的价值观成为一种标准而非美德,个体在大数据中隐形,彼此的联系变成越来越稀薄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群体价值观”的冲击。

网络圣母,道德绑架。舆论高地……

我忽然想起了人们经常说的那些话,“我知道熬夜不好,可是我就是想熬”,“我知道减肥不能吃这些,可我就是想吃”,“我知道这样不对,可我就是想做”,还有我经常拿来作为素材用于表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必须要基于个体现状来决定生存和处事方式的例子:

卫宫士郎战胜未来的自己Archer的那一幕。

"你的正确,单纯是正确而已。会接受那种正确只是因为自己太弱小,那种正确我不需要。"

可能在普世价值观看来,把钱过分的投入爱好是不正确不健康的,但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从爱好获得的价值也不应该被那么简单的和钱,和未来要用的资源这些事情如此直接且物质的划上关联。

祝愿每一位玩家,走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人,在未来的某一天回首的时候,你在爱好里所投入的金钱和精力,那些你在爱好活动中你所思考的你所感受到的。

都能塑造一个更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