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兵等明星选手“跳槽”反映了国内电竞行业怎样的竞争格局?_电竞网

伞兵等明星选手“跳槽”反映了国内电竞行业怎样的竞争格局?

来源:电竞网 2024-06-25 10:11:24 英雄联盟

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让电竞独立生存。

作者:陈文健

北京时间6月24日,PEL战队北京JDE官宣转会消息,“PEL第一人”、原上海NOVA选手Paraboy(本名:朱伯丞)正式加入北京JDE。

这已经是今年京东在电竞行业的第二个大动作。6月初,京东进军KPL,成立北京JDG王者荣耀分部,并买下了人气选手无畏,后者在KPL梦之队的大众+专业评审团投票当中位列辅助位第一、总排名第二。

再将目光放到LPL联赛中,LPL中的JDG自成立以来便是季后赛常客,并于近几年多次夺得联赛冠军,在国际赛事中同样有所斩获。可以说,JDG已然成长为英雄联盟赛事中的新晋豪门。

京东并非唯一一家在电竞行业“开疆拓土”的大企业,2017-2018年左右。大批兜里揣着钞票的厂商看到了电竞的流量价值,开始“抢滩登陆”电竞行业,苏宁、京东、哔哩哔哩、华硕、滔搏等企业纷纷布局自身的电竞业务。

这些大企业入局电竞的理由十分简单粗暴,即利用电竞的流量以及电竞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来为自家产品和业务赋能,并以此增强自身品牌在年轻用户群体中的影响力。

大企业入局电竞对后者带来的影响是显著的。首先,大企业大多都拥有成熟的组织架构和业务运营逻辑,这些经验对于当时的电竞行业来说无疑是先进的,能够帮助电竞俱乐部在管理和运营方面逐渐走向规范化。

其次,大企业还具备充足的资金。海量资金的注入在当时抬高了电竞从业者的薪资水平。热钱的涌入帮助行业孵化出了更长的产业链以及赛事上下游相关的配套产业、岗位及人才,同时电竞选手这一行业核心从业者的就业前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与拓展。

热钱的涌入也不单单只靠大企业们,还要得益于大企业背后的“人脉”。随着知名企业纷纷入局电竞,无论是企业们服务的甲方还是他们对接的乙方也都注意到了电子竞技这一新兴行业。于是各方在企业原有业务上的合作关系也进一步延伸至了电竞行业,同时也有企业通过在电竞行业的布局吸引到了更多品牌方。

大企业携手品牌方们的加入让电竞赛事及俱乐部开拓出了新的增长曲线,并一步步推动着电竞产业更加成熟完善。

而在大企业入局之前,EDG、RNG、IG、OMG这些由各路富二代所创立的俱乐部是电竞行业的主流,而他们与大企业对电竞行业发展的作用是相似的。但“人力终有穷尽时”,面对大企业的入局,曾经那些由富二代创建的俱乐部要么本身就依附于自家的企业,要么则是在与企业领衔的头部俱乐部的对抗中败下阵来。比如过去几个赛季,RNG、EDG这俩传统豪门已从此前的联赛领头羊跌落至联赛吊车尾。

大企业旗下俱乐部逐渐“霸占”联赛头部的现象在近两年尤为明显。过去四个赛季,LPL联赛中冠亚军分别被京东、哔哩哔哩、滔搏以及李宁“包场”;KPL联赛及王者荣耀赛事中,背靠复星资本的狼队、TT语音组建的TTG、微博旗下的WBG以及AG超玩会则成为了赛事冠亚常客。其中AG超玩会背后虽没有知名企业扶持,但近些年来先后向瑞壹投资、三七互娱创投基金、成都国资等投资方募集了多笔数千万元的融资。

而这种现象在PEL联赛中则并不显著,甚至情况有所反转。原因在于PEL联赛的成本较低,比如本次转会的Paraboy挂牌身价为700万元,而LPL、KPL联赛中头部选手的转会动辄上千万元。

因此PEL的参与门槛相对较低,小玩家的数量要明显多于大企业们。但也正因为PEL联赛中的俱乐部普遍资金不够雄厚,许多资方已无力维持俱乐部的运营、不看好俱乐部的发展前景。因此今年华硕的RW与快手的KSG先后收购深圳狼队与成都PAI入局PEL,北京JDE也是高调买入Paraboy,各方大企业都在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电竞版图。

与早些年大企业对其他电竞俱乐部的“降维打击”相似却又不同的是,大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还是更有钱,但这一优势所处的竞争环境有所不同。

早些年间,无论是大环境抑或是电竞行业本身都是一片欣欣向荣,入局其中的大企业也多数保持增长的态势。在这样的氛围中,豪掷数千万元签约选手、组建战队成为了背靠富二代、大企业的俱乐部的常态。以LPL为例,S5赛季来到LPL的冠军选手Dandy透露,LPL的队伍开出了十倍于LCK的价格。

但随着电竞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从业者们逐渐发现了“揠苗助长”所带来的问题,高昂的运营成本导致时至今日电竞俱乐部依旧无法脱离母公司的“输血”独立生存。

并且随着加入电竞牌局所需的筹码不断走高,在摒弃升降级制的联赛中。越来越多与电竞受众贴合不够紧密、自身业务下滑的传统企业、以及以个人或中小型机构出资为主的传统电竞俱乐部要么保持最低限度的投入,“躺平”在特许经营制的席位上,要么索性卖掉席位退出电竞行业。

加上大环境增长乏力,如今整个电竞行业也萎靡了起来,在这种背景下,京东、华硕、快手等企业为何反而加大了对电竞的投入?

首先在于,这些企业的自身业务和年轻受众依旧有着极高的契合度,比如京东作为电商平台本就是互联网发展下的产物,热衷于电竞的Z世代则是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人,天然热衷于网购,双方的用户画像重合度较高。而主打电脑外设的华硕干脆就是电竞玩家的直接消费品牌之一。

快手和微博在电竞的扩张则与前两者有所不同,快手与微博作为内容+社交的互联网平台。他们对电竞内容本身有着较高需求,通过电竞俱乐部的布局能够更好地串联自家平台中赛事、主播等各方内容资源,构建起更具传播力的内容矩阵。

因此,如今大企业在电竞层面的扩张原因可以总结为两点:电竞用户与自身业务的受众画像高度重合、电竞相关的内容资源为自身所需。符合其中一点的情况下,即使电竞业务本身并不赚钱甚至亏钱,但电竞对其背后母公司业务的赋能效果无疑是显著的。尤其在当下的电竞环境中,这些企业的扩张属于是“​逢低买入”的意味。

因此,电竞俱乐部未来短时间内的投资趋势或许会是这样:头部电竞联赛中的头部玩家会是各类对电竞有着较高需求的企业,唯有他们可以不太计较头部电竞联赛争冠队伍所需的高昂成本。而其他电竞俱乐部则会退居到头部电竞联赛的中腰部以及中腰部的电竞赛事。

然而,营收问题始终困扰着所有电竞俱乐部,在大企业电竞俱乐部垄断赛事奖金和曝光的情况下,无法变现的中腰部电竞俱乐部或许会更加缺乏竞争的动力,电竞赛事的生态也将随之恶化。

赛事改革只能缓解这种情况,想要避免未来的电竞赛事出现大企业的垄断,唯有一个办法——让电竞独立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