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的“五虎将”的说法应该源于《三国志武帝纪》中的《建安九年,关羽败于赤兔”内容。当时一批名宿在各大名将之中分属于羽、张、赵、黄、赵、信、周,这十九位武将的形象基本都是英姿飒爽、虎啸山庄、义薄云天、关公战秦琼的角色。但随着《三国志武帝纪》中关羽的形象愈发深入人心,从史书中看出关羽在以下几个方面确实存在着“异端”的特色。正如其他几位武将一样,关公在三国中的特殊地位不仅仅是因为他拥有一双“义甲”,更是因为他在打仗时对群众的“号召”。在打仗时,有关羽参与的战役,无论胜者还是败者都会被称之为:“甲”,即关羽参与了或已经指挥了,而敌人也会被称为“甲”,即“甲胄”。
在其他事情上也一样,只要有关羽参与的事情就肯定会被称为“甲”。有关于武功的东西,关羽就是万古不变的天之一物。有一说为:“关公不参与,天下不兴兵,故其武功不减汉将”,而真实的关羽的武功却有所差异,比如在刘关张三人中,关羽武艺最弱,但是却是他最不怕的,除了关羽之外,其他人都曾经怕过关羽。这是为什么?有人说是因为关羽曾经单挑过马超,而马超也曾与季汉的名将马超有过交手。甚至与季汉的第一谋士诸葛亮有过过节等,因此关羽从一出手就有了主宰天下的气势。也有人说关羽的武艺主要归功于他善于骑马射箭,因此在关羽参与的战役中,战马的战斗力也就明显强于一般的战马。
总之,关羽是刘备的最后一道防线,有了关羽,其他人都会放下武器投降,只有关羽坚守城池,一般的单挑或战斗也都不敢发生。总之,与刘备的和睦之中,也体现着各方各面的利益均沾。在所有人都不看好关羽之时,关羽却力挫群雄。力主伐木,并且是在刘备放弃打荆州的情况下,选择一个人去伐木,从此,关羽的武艺越来越强,而伐木这一嗜好也成为了关羽的代名词,后来也便由将军变成了木匠。于是关羽“拔一毛以利天下,舍十文以和鬼神”这种以小博大,“唯利是图”的行为就被称为“异端”了。对此诸葛亮还曾经在《出师表》中说:“惟帝念汉室之隆,念社稷之全。
自桓帝、灵帝以来,历历国事,付于东流。六朝盛世,非以文治为本,乃以武力择胜。彼社稷之臣,齐桓、晋文以降,列国之良将,皆以兵事出力,欲图一统天下。龙武精诚,本初之遗风,法尧、舜以来,卓尔不群......此皆陛下所以兴隆国家,抚育万民,保全社稷者也。念社稷之重,故来相求”,说的就是关羽不仅仅需要人去帮助自己,很多时候也需要人来帮助自己去取得胜利,所以关羽也被人叫做“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