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高能E蓓子】原创,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载请后台联系,但欢迎你们转发到朋友圈。
如果你拥有一个可以自由定制理想朋友的机会,你希望对方是怎样的?
可以是有钱、会做饭、游戏厉害这种指向实际技能的,也可以是善良、简单、可爱这种略虚但能表达整体气质的特质。
这个游戏情景,发生在知乎新播出的谈话节目《荒野会谈》里,而今年很流行的mbti测试,放在现实社交中,其实就是“定制理想朋友”的一个可行方法。
mbti测试,原本是一种心理学人格测试,又称“16型人格测试”,测试者在完成93道迫选式测试题后,根据测试结果划为外向或内向,实感或直觉,思维或情感,决断或感知四个维度。
然后测试者再从每个维度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人格类型,将四种特质组合在一起,就是自己完整人格特质。
比如中国网友的测试中,最常见人格类型是INFJ,“忠诚”“坚定”“富有理想”;E姐自测的结果是ENTJ,外刚内柔的“霸道总裁”型。
有一样的咩这种像谍战片里加密的代码,现在成了互联网上的一种社交新方式,见面先报mbti,看看对方是什么人格特质,指引着这届年轻人按图索骥交友。之前谷爱凌就提到自己是个“INTJ”,代表特征是“理性”“独立””关于自观“,于是全网INTJ都陷入狂欢:“我跟我的朋友谷爱凌是同一个人格!”
mbti社交听起来很新鲜,其实有点像我们喜欢见面先报星座和上升星座,或者先报职业和年龄。
之所以要启用“加密模式”寻找同道中人,因为在这个“人均精分”的社会,许多人在日常社交中表现出来的自己,很可能是“不完整”的。章若楠说自己是“牛杂”和“社懒”,在熟悉的环境里,她可以在剧组同事面前劈叉,哼哼唧唧赖着“社懒”的朋友跟自己一起玩,但在盛大而陌生的社交场合,她又会浑身不自在,觉得自己分分钟要“社死”。
于是她很容易给陌生人留下“不合群”和“装X”的印象,收获别人“漂亮是漂亮,性格不太好”的评价。
还有心理咨询专家李松蔚,大家都以为心理咨询专家必定是很擅长沟通,但李松蔚说,他才是个“真社恐”,曾经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
他会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生理不适,手心冒汗,心跳加速,连话都说不清楚。
小时候大人聚餐,他永远自己蹲在一边看书;长大之后去银行或窗口办事填表,被指出填错了。他会痛苦万分,因为他没办法咨询别人如何重填……
哪怕如今能在综艺节目上侃侃而谈了,李松蔚觉得自己内心依然是从前那个社恐的小孩,幸好心理咨询是一对一的交流,让他避免了许多职场社交。
就像你不能指望一个天秤座的人帮你做选择,一个entp的人不对着好朋友来点语言和动作上的贩剑。
类似的,社牛、社恐、社杂(社牛和社恐杂交)和社懒(懒得社交)等等社交标签,也是这届年轻人爱用的。
mbti最受欢迎的一点是,无论测试者属于哪种人格,解释都是积极和褒义的,每种人格都值得接纳和欣赏,而社牛社杂也一样,仅仅是社交标签,就像颜色一样,没有任何时批判的成分。
当我告诉你,“不好意思我有一点社恐”,潜台词便是我不是装X的人,我只是不擅长交际,咱俩之间可以不用发生无效社交。
说白了,大家现在喜欢在社交前给自己下标签,为的不是标签本身,而是标签背后代表的:追求满足自己,拒绝讨好他人。我们都希望别人了解自己之后,能尊重自己的主体性。
社交是分类,朋友是集合
《荒野会谈》一开始的那个“定制理想朋友”的游戏,其实就是在完成了自我分类之后,在相似或者互补的类型里选择适合的朋友。
李雪琴选择了“宇宙飞船”“金融大佬”“善良“三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词。
章若楠只选了一个“爹妈感”,还说自己身边关系比较好的朋友都比她大。
心理学答主李松蔚选择了“简单”,天天听人聊心理的他,需要这样无需揣测和分析的朋友。搞法律的李浩源则选择了游戏带飞和同理心,辅助低端局没人权的痛无需解释。
这几个人的选择看下来,好似没有什么关系,但透过这些词看本质,概括起来,无非指向两种固定类型的朋友。一类是能给你提供情绪支持的同仇敌忾型朋友,他们能想你所想,骂你所骂,李雪琴自己就是这样的朋友,朋友都不生气,她可能还在上头骂个不停。
这种朋友就是不管遇到啥问题,先站在你这边帮你宣泄情绪,无需言语安慰,但陪伴感一定到位。
至于“金融大佬”“游戏带飞”这些词,指向的解决问题型朋友。
这一种朋友他们在性格或者能力上有明显优势,或许不能和你一起辱骂渣男三天三夜,但能在渣男新欢前干脆利落撕开渣男伪装;不能陪你骂领导,但能帮你指出工作bug所在。他们不一定能第一时间安抚你的情绪,但却能帮你解决产生负面情绪的问题。
其实,无论是同仇敌忾型朋友,还是解决问题型朋友,都是自己社交类型的一面镜子,照出的是自己真实的性格和社交状态。节目里嘉宾们的选择词条也能看出这一点。章若楠选择“爹妈感”,很大程度是受到她原生家庭的影响,她出生在浙江温州农村,是家里的长女,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
章若楠的爷爷奶奶特别重男轻女,她之前的名字叫“若男”,就是因为家里人想要男孩。弟弟出生后,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更多的偏爱,章若楠从小面对着家人们的偏心,如今也只会说一句“习惯了”。她偏爱“爹妈感”的好友,是她需要那种既能给她提供情绪支持又能解决问题的综合型朋友。而李雪琴强调善良和感情破裂后的体面,和她本身“社懒”的社交模式也是匹配的。她不喜欢群体性的活动,超过六个人就会让她感到不适,但她的职业又决定她需要在多人的社交场合活动,所以她更追求一种社交上的安全感。
这个时候,一个“善良”的人,就会自发地吸引到她。因为善良代表了这个人哪怕在两人感情破裂之后,也不会伤害到她。
这也是Z世代和李松蔚代表的80后的社交方式的不同。李松蔚老师说,他小时候交社交都是稀里糊涂的,还常常因为不爱社交被父母diss“这孩子不行”。而Z世代喜欢自我剖析,仔细观察,认真分类,他们更喜欢待在一个社交舒适区里选择适合和自己社交的朋友,最终达到一种自洽的状态。
第二期关于“合群还是保持独立”的讨论,尤其适合刚开学的大学生们看一下,初入新环境之后,无论有没有快速融入集体都没关系。
参加过《明日之子》的蒋先贵,在做乐队之前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边缘人”时光,但音乐让他意识到,成为不了一个合群的人也没关系。
席瑞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他在大学时期靠辩论从身边单一的集体里跳出来。
他们的过来人经验是,不必非得待在一个集体里,“这个世界并不是你一定要去献媚,才可以活下去的“。
这也是我觉得《荒野会谈》很神奇的一点,其实很多聊天的问题到最后,这群人也没有给出什么明确的答案,却让人感到了几分治愈?
可能“荒野”本身就是带有自然和原始的自由感的,就像现在大家都喜欢去露营,逃离城市和人群,会让人更容易放松和打开自己。
《荒野会谈》节目组的地方有多荒呢,有些地方直接手机没有信号,来录节目的李松蔚为了给老婆发微信报平安,需要跟着导演组的车下山去“找信号”。蒋先贵第一次来录节目,就因为信号丢失导航出错,直接开去了另外一个偏僻荒山。正是这种彻彻底底的“荒野”,才让嘉宾们松弛下来,也让屏幕前的我们感受到一种可呼吸感。
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讨论的大小话题,总是精准而清晰地切中年轻人的焦虑和困惑。
“你是社牛还是社杂”“交朋友最看重的特质是什么”“会不会拒绝别人加自己微信”“有没有过不想融入人群的时刻”…
这些问题,基本都来自知乎站内的原生问题。本身就已经被流量和用户自动筛选过,有过数以千计的样本回答,天然地就具有讨论度。所以一旦拿出来面向更大的人群,几乎可以精准地打到这届年轻人的关注和emo点,聊开了聊透了,自然而然就会给同样有这些困惑的我们,带来治愈。
你可以在这里听到章若楠讲自己的社交糗事,直接跑到不认识的演员那里,让大家玩“好汉请抱拳”,也可以听到蒋先贵和席瑞,分享自己过去在校园里被“霸凌”的伤心经历。
他们打开自己,真诚地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思考,而真诚,永远是打动人的。所以,《荒野会谈》能带来其他谈话节目很少有的治愈感,正是在于这松弛的氛围、精准的问题和真诚的嘉宾们。
看一期节目就像和好朋友们一起搁荒野里聊了一场闲天,无需你总结一二三,但很多问题自然地在心里,有了适合自己的答案。
比起来《荒野会谈》轻巧地就像是和朋友们抽个周末去露营顺道聊了一下午天,话题不沉重但切身,这种做法就很知乎,像把站内的问题和答主变成了“视频版”,带来了和文字全然不同的体验。
最开始知道知乎要做综艺节目的时候,还很好奇会做成什么样,看完片子觉得就该是这个样,你能在节目里看到文字平台表达的细腻,和平台以“知识”碰撞的社交逻辑。选嘉宾上也很有一套,不砸钱堆流量,凑大牌,三个男生有知识感和无害感,而且自己站方的答主永不缺席,知识点的输出一定要铺一个。
话题选择也很妙,接下来还有关于互联网越来越多的奇行种“杠精”。已经成为新型背锅侠的“原生家庭”,最难就业季过去之后,职场老炮和新人都有一大堆话聊的“职业”…
平等但松弛的聊天,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现代年轻人的刚需和奢侈品,《荒野会谈》像是一个新的出口,对生活感到迷茫和不耐时,不妨来节目和知乎问答区聊聊天吧。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是社牛\社恐\社懒\社杂?
来评论区说说吧~
做有深度的心灵SPA和有格调的故事
喜欢请分享哦!么么哒!
E姐换新Logo咯!各位闺蜜认准正版↓↓↓
都市男女的心灵SPA
以学术的严谨看贵圈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