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拒绝不了魔改游戏的快乐_电竞网

谁都拒绝不了魔改游戏的快乐

来源:电竞网 2024-05-09 12:44:40 电竞资讯

转眼《植物大战僵尸》已经迎来了15周年,原游戏作曲家Laura Shigihara最近发了一个纪念视频,引起不少玩家怀旧。

15年间,《植物大战僵尸》早就从一个单纯的游戏变成了一堆梗的合集,甚至大喷菇已经成了一个独立的性P分类。而大家在玩梗的同时,有关这个游戏的魔改版本也层出不穷,有些甚至已经脱离了塔防成了别的游戏类型。

而玩家也早已经不满足于只玩别人的魔改游戏,而是已经把游戏当擂台玩起了植物VS僵尸的电子斗蛐蛐。只能说,你永远不知道大喷菇爱好者的脑洞会开到哪里去。

说到魔改游戏,其实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最早的红白机、街机到最新出品的游戏,很多玩家都乐此不疲地想将游戏改造出各种版本来一试身手,有时候是改出变态角色让自己成为无敌的存在,有时候则是改出变态敌人在极高的难度下挑战极限。

而在视频平台上,上传魔改游戏切片,直播魔改游戏内容也逐渐成为小圈子里的一个隐形流量密码。有人爱看,自然有人会做。魔改游戏也就逐渐变成了一种独特的亚文化。

从红白机到街机,醋越陈越香

要做魔改游戏首先要克服技术门槛。这就导致越是古老的游戏,改版的门槛越低。相比当下流行的游戏,那些红白机或是街机上的老游戏更容易制作改版。

另一方面,越是老游戏累积的玩家群体越大,早就把游戏玩得滚瓜烂熟的玩家自然成了天然的观众。

在两种因素的结合下,魔改游戏的主力受众就这样形成了。它们往往是由经典的红白机老四强比如《魂斗罗》《马里奥》或是经典街机比如《恐龙快打》《吞食天地(街机三国志)》等等改版而来,无论是追加难度还是创新玩法都不乏围观玩家。

就以经典的《吞食天地》街机为例,这款自出CAPCOM的游戏,因为街机基板没啥加密机制而被早早地移植到了PC平台,被各种模拟器广泛支持。后来,模拟器和编辑工具的完善便让相关的改版层出不穷。

最常见的改版就是加强主角团。比如黄忠在当年公认最弱,改版就让他能够不断连发射箭甚至箭箭射出火箭,生生把一个动作游戏玩成了射击游戏。

而其他诸如关羽无限发波、张飞无限吸血等等就更不用多说了。主角团身上没乐子可找之后,制作者们又盯上了各大关卡的BOSS,把他们追加到了可选人物之中,什么许褚、张辽、夏侯惇全由玩家调遣,关底的吕布也奉命加入战局,甚至连那三个美女侍从都没有放过。看看你们都做出了什么!

自己变强了,敌人也必须跟着变强才有挑战性。这一点在另一部经典街机《恐龙快打》里表现得更为明显。CAPCOM曾经在STEAM等平台上推出过自己的街机游戏重制合集包,但《恐龙快打》由于涉及到美漫原作和凯迪拉克汽车的双重版权。一直没有得到正版重制,而这也让这款游戏在民间的改版更为丰富。

在很多变态版中,制作者恨不能把整个屏幕都塞满敌兵,好让玩家的“无限子弹”“无限炸弹”有更多用武之地。每到关底甚至总会有多个BOSS同框出场,主打一个欲把玩家围殴至死。而这也往往是弹幕最热闹的时候。

很难说清楚老玩家们多年后回来围观这些变态游戏的动机是什么。只能说对于“变态”的幻想是早就植入在玩家心中的。像《吞食天地》早在90年代被破解之后就有不少街机改版,比如经典的“三圣剑”版玩家可以捡起地上的圣剑对敌人砍瓜切菜。这其实就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变态改版游戏了。

同样在街机厅里,许多人也一定玩过能满屏幕发波的《街霸》,打起电脑来确实能一解心头之恨,只不过这没有平衡性的改版遇到对战就变得没有可玩性了。

说到格斗游戏,在街机退潮后相关的改版游戏也一直没有停过,其中最经典的无疑是Mugen。在无数格斗爱好者的努力下,这款格斗引擎逐渐将街机时代各大知名角色。甚至动作游戏内的知名角色都收录到了系统之中,形成了一个可选人物多达几百上千人的巨大格斗库,让许多玩家实现了关公战秦琼的幻想。

当然,人物众多也是有代价的,会影响游戏平衡性。不过对于只想在格斗游戏里爽一把的玩家来说,用变态角色把敌人打个落花流水才是他们追求的。

后来,这股格斗游戏混战之风也影响到了商业游戏的开发。比如SNK就参考某个“全女格斗”的民间游戏而推出了官方的以女性角色为卖点的格斗游戏《SNK女主角们》。

当时,各类非格斗游戏IP开发格斗游戏也成为一个小风潮,像是《FATE》《碧蓝幻想》等都有格斗游戏,连《闪乱神乐》《对魔忍》这些IP都推出过动作类游戏——当然是正经格斗动作游戏。

在格斗游戏这个大类不断衰落的背景下,这些带IP的格斗游戏,追求的自然不是平衡性,而是给玩家使用喜爱角色无双的机会,也因此打开了一片全新的市场。这也说明所谓的“变态游戏”其实是厂商满足玩家幻想的一种捷径。

从视频到直播时代,忘不了的情怀

正如一个硬币会有正反两面,魔改版游戏带给玩家极致爽感的另一面便是追求高难度带给玩家极致痛感。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当属十多年前突然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的某老外游玩“猫里奥”的视频。

这是一个日本人制作的同人游戏,为了回避任天堂的最强法务部,游戏使用的全是涂鸦的表情包角色。由于关卡难度极大而且有大量搞心态的陷阱,游戏导致主播全程发飙而引起了广泛的传播。

没记错的话,那时也是喷神James等播客崛起的时候。喷神录制的不少怀旧游戏都有变态的难度(虽然那并非设计者本意而是由于BUG太多等问题),这反而让他的视频得到更多传播。一时间,玩变态游戏,看主播发疯也成为那个视频刚刚崛起时代的流量密码,而极高难度的变态游戏也在那时迎来了春天。

许多曾经只在小众圈子流传的变态游戏都在视频时代被重新挖了出来,成为游戏主播们活跃气氛的重要道具,比如早年的《是男人就下100层》《是男人就跑100米》等游戏都在此时活跃过。

当然,这些其实都是游戏的浑名,方便在互联网上传播。毕竟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海外制作的小众游戏,相比那些外文名字,换一个“是男人”系列朗朗上口得多。

后来开发者也慢慢看到变态游戏的市场,开始有意识地开发新作。其中大部分石沉大海,但总会有几款游戏一夜成名。典型案例比如2017年的《和班尼特福迪一起攻克难关》——它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掘地求升》,靠着极致变态难度和令人崩溃的操作而广为传播,折磨了各大游戏主播好一阵子。

不过,即使有少数游戏出圈,这类变态游戏难度还是太高。普通玩家看主播被虐能释放压力,自己上手玩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这类游戏总体传播还是受限制,只能是直播间的一份调剂,是否出圈全看运气。

相比之下,变态游戏还有一个更容易取得关注的方法就是使用经典游戏或经典角色。这一点上面已经有过介绍,不过在视频时代的新变化是,变态游戏逐渐摆脱了原有游戏的玩法,而是把熟悉的角色放到流行的玩法中去。比如像《植物大战僵尸》这种国民级别的游戏就有很多改版,被同人创作者玩出花来。其中由“m木糖m”制作的同人干脆成了一个动作游戏——疯狂的戴夫直接拿枪亲自上阵痛打僵尸。

类似的做法还有比如把魂斗罗人物放进马里奥世界,把水兵月和蒂法放进《生化危机》里面等等。其实这些魔改MOD相比起玩法更看重的是角色,主要是带给玩家反差感。

而这种趋势也说明,游戏角色对于老玩家而言有着一种独特的能力,他们能唤醒老玩家藏在心中的记忆。有这些角色陪伴,即使游戏本身并没有那么吸引人,老玩家们也玩得下去,还能玩得津津有味。

当然,这样的需求其实早就被主流厂商发现并积极利用起来了。如今流行于各游戏中的“IP联动”就是为了满足老玩家的这种需求。像是EVA这样的IP已经成了万金油式的“联动膏药”了。

而对于《传奇》这类没有角色IP的老游戏而言,推出“变态服”则是另一种思路。这能让老玩家跳过曾经通宵练级的煎熬,直接在游戏内体验PK或攻城的快感。所以这类快速升级的变态版本直到如今依然有自己的市场。

结语

说到底,魔改游戏并不算一个严谨的游戏分类,甚至游戏本身都并不一定好玩。有时候它只是一个MOD,有时候它只是曾经被人遗弃的“粪作”,有时候它只是新手制作人的随性之作。但在每个玩家的游戏履历中,魔改游戏却从来没有缺席。

其实,魔改游戏满足的并非当下,而是玩家对于过往一种说不清楚的情绪。我们曾经在游戏中被虐,所以想在多年后找补回来。我们曾经在游戏中有过高光时刻,所以想在多年后再度重温。

相比于当下的主流游戏,魔改游戏就像一个低配的平替机会。有时候它们只给我们短暂的满足,也有时候这些游戏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让人沉迷其中。无论是追求爽感还是追求痛感,那颗游戏的种子都是很早之前就在心里种下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