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刘备是一个特别爱哭的人,以至于说他“哭来的江山”。但是,在正史上,刘备其实只为5个人哭过,分别是田豫、刘表、庞统、刘封、法正。与此相对应的是,孙权才是三国最爱哭的诸侯,在《三国志》中,孙权居然哭了13次之多。
一、孙策
《三国志》: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
公元200年,孙策在丹徒打猎时,遭到许贡门客的刺杀。不久之后,在将江东主公的宝座让给孙权后,孙策去世。对此,孙权自然是十分伤心的,为兄长而哭泣。
二、周瑜
《三国志》: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战略方案。周瑜返回驻地江陵,行至巴丘(今湖南岳阳)路染疾病,不幸病卒,年仅三十六岁。孙权听闻周瑜病逝悲伤不已,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又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感动左右。
三、张纮
《三国志》:临困,授子靖留牋曰……年六十,卒。权省书流涕。
张纮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孙策平定江东前,亲自多次登门邀请,张纮出仕为官。建安十七年(212年),张纮病逝,时年六十岁,孙权为之流涕。
四、周泰
《三国志》:权把其臂,因流涕交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孙权拜周泰为平虏将军,而朱然、徐盛等将领并不服气。孙权亲自端酒到周泰跟前,然后让周泰解开衣服。孙权每指周泰身上一处伤痕,问周泰这伤怎么来的,周泰都明确的说出这伤痕是哪一场战斗怎么受的伤,孙权拉着周泰的胳膊,忍不住哭泣起来。
五、浩周
《三国志》:权因字谓周曰:“浩孔异,卿乃以举家百口保我,我当何言邪?”遂流涕沾襟。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后,孙权臣服。于是曹丕就派遣浩周使东吴。曹丕原本是让孙权遣子为质的,但孙权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拖延。甚至当着浩周的面,孙权哭了起来。当然了,这一次哭是装出来的。也即是为了欺骗浩周,从而达到不用遣子为质的目的。
六、凌统
《三国志》:病卒,时年二十九。权闻之,拊牀起坐,哀不能自止,数日减膳,言及流涕。
凌统病逝时,时年二十九岁。孙权得到消息,拍着床起身,悲哀不能自止,并且减餐几天,一提到凌统就流涕,命张承为凌统作铭诔。
七、冯熙
《三国志》:权闻之,垂泪曰:“此与苏武何异?“
冯熙是吴国大臣,奉命出使魏国,受到魏文帝曹丕和尚书令陈群招揽,宁死不从,自尽未果。孙权闻之流泪,称其“东吴苏武”。最终在曹魏死去。
八、吕范
《三国志》:权过范墓,呼曰:“子衡!”言及流涕,祀以太宰。
黄武七年(228年),吕范被拜为大司马,未得授官,便已病逝。孙权悲痛不已,遣使赠其大司马印绶。孙权还都建业后,以太牢礼祭祀吕范。
九、孙虑
《三国志》:弟虑卒,权为之降损,登昼夜兼行,到赖乡,自闻,即时召见。见权悲泣,因谏曰。
嘉禾元年(232年)正月,孙权的次子孙虑去世,时年二十岁。孙虑因没有儿子,所以封邑废除。孙权悲痛哭泣,为之减少膳食。对此,长子孙登就劝孙权保重身体。
十、张昭
《三国志》:昭熟视权曰:“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于牀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横流。权掷致刀地,与昭对泣。
嘉禾元年(232年)十月,曹魏辽东太守公孙渊在辽东反魏,向东吴称臣以为外应。张昭劝谏孙权不要相信公孙渊,但是,孙权却不同意,双方争论起来。最终,孙权与张昭相对而泣。
十一、孙登
《三国志》:临终,上疏曰……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赤乌四年(241年),孙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宣太子。临终时上疏举荐贤才。孙权深感悲恸,此后只要谈到孙登就流泪不止。
十二、宗预
《三国志》:预复东聘吴,孙权捉其手,涕泣而别曰: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见!
宗预是蜀汉大臣,最后一次出使东吴时。孙权抓住宗预的手,哭泣道别说:“你经常奉命来结交两国,现在你年纪已大,而我也日渐衰老,恐怕再也不能相见了!”赠送宗预一斛大珍珠以为礼物。
十三、陆抗
《三国志》:病差当还,权涕泣与别,谓曰: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所问,一焚灭之,莫令人见也。
太元元年(251年),陆抗回到都城治病时,孙权召见他,流着泪对他说:“我过去听用谗言,对你父亲在君臣大义上不笃厚,因此亏待了你。我前后责问的材料,一把火烧灭干净,不要让人再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