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高源
以扫码畅玩为卖点,共享主机游戏登陆各大商场,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期间都十分火爆。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游戏对未成年人而言存在不少诱惑和隐患。游戏虽贴有“未成年人请在家长陪同下使用”的提示语,但由于没有工作人员值守,且系统内没有设置防沉迷功能,未成年人难以受到限制。“这不就是一个露天网吧吗?”商场里的共享主机游戏引发不少家长担忧。
探访
玩家中不乏未成年人
一台显示屏、一张双人沙发、两个游戏手柄,简单的配置便组成了一套标准的“主机游戏卡座”。如今,诸如此类的扫码共享主机游戏,正在各个商场的闲置空间铺设开来。凭借其开放式布局、即扫即玩的模式,每逢节假日期间,共享主机游戏都十分火爆,吸引大量年轻人及孩子前来体验。
“就玩半个小时啊。”只见一位女士掏出手机扫码付款,身后的两个小男孩则兴奋地拿起了桌子上的游戏手柄。经过一番挑选后,两个小男孩看中了一款赛车竞速游戏,并迅速进入游戏状态。直到半小时时间已到,游戏在倒计时结束后被系统切断,他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座位。
这片共享主机游戏区域位于龙湖长楹天街购物中心四楼的连廊处,共设有12套游戏卡座,每一台显示屏上都循环播放着颇具冲击力的游戏画面。不同于商场里的封闭式店面,这片游戏区域设置在了商场过道,来往的行人很容易被屏幕上闪烁的画面吸引。
记者到访时正值周末,商场里人来人往,游戏卡座已经座无虚席。其中,既有成年人,也有八九岁的孩子,还有的则是亲子一同休闲娱乐。而在现场,并没有工作人员进行引导。
从桌子上摆放的平板电脑可以看到,每个卡座都装有60余款游戏。显示屏前的桌子上贴有“未成年人请在家长陪同下使用”的提示语,可从现场来看,一些正玩得起劲儿的孩子,身边并没有家长陪同。
“孩子每次路过这里都要玩,我每次只让他们玩半小时或一小时,这样自己也能休息一会儿。”一位家长说,孩子被游戏吸引很正常,自己也并不反对适当玩玩,但会尽量帮孩子挑选一些适合他们的、能够益智或考验合作的游戏。“有暴力倾向的游戏,我不会让孩子接触。”
记者注意到,每台显示屏的游戏库中除了有《胡闹厨房》《双人成行》《毛线小精灵》等适合小朋友的游戏,也不乏《拳皇》等有一定暴力画面的格斗类游戏。而在现场,就有未成年人正在“厮杀搏斗”。
记者还了解到,该共享主机游戏品牌在北京共有28家,三里屯太古里、西单更新场、丽泽天街等热门商圈均有投放。就龙湖长楹天街购物中心而言,三楼的同一位置还有另一共享主机游戏品牌,规模相对较小,玩家中也不乏未成年人。
问题一
游戏无实名认证现场也缺人值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设备,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限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商场里出现的游戏新业态,在游戏开放时间及实名认证环节上,还存在不少缺失。有家长向记者表示,自己曾在工作日放学后带孩子来过,这里并不会对未成年人采取“禁玩”措施。
12月9日下午,记者又来到龙湖长楹天街购物中心三楼,这里设有一个共享主机游戏区域。每台显示屏的正下方都有一个二维码,二维码旁显示着游戏剩余时间,而屏幕左下角则写着“12岁以下儿童请在家长陪同下进行游戏”的提示。记者注意到,家长扫码支付后孩子即可选择游戏,并没有实名认证环节。
虽然贴有“未成年人请在家长陪同下使用”的提示语,但共享主机游戏扫码就可畅玩。
除此之外,位于东四环大郊亭桥附近的芳圆里地下一层,也设置了共享主机游戏区域,且就在儿童游戏草坪旁。记者发现,这里的桌子上同样写有“游戏过程中有儿童,请在家长陪护下使用”的标识。一位家长正在现场为孩子扫码支付,两个孩子最终选择了一款名为《捣蛋鸭》的游戏,待孩子启动游戏后家长就匆匆去往超市,并未陪护孩子。该游戏机的系统内同样没有设置实名认证。
对此,有家长质疑,尽管这些游戏都贴有未成年人保护提示,但这些卡座毕竟放置于公共空间且无人值守,未成年人该不该玩全靠自觉。“网吧还能通过查身份证来核实成年人身份,这些‘露天’的游戏机岂不是想玩就玩?”家长对此表示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12月9日下午,记者曾在龙湖长楹天街购物中心四楼进行了30分钟的游戏体验。扫码付款后,还需再进行实名认证,认证界面提示“根据保护未成年人相关法律,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单独进行游戏。如需进行游戏,请在监护人全程陪同下合理安排游戏时间。”在填写姓名及身份证号后,记者才能在游戏库里挑选游戏。
不过,“姓名+身份证号”的认证方式能不能起到制约效果,一些家长也有疑问。有家长向记者表示,现在的孩子都能轻松记下父母的身份证号,而且孩子的手机里也有零钱,“无人监管、全凭自觉,怎么可能会不出问题呢?”
问题二
主机游戏没有防沉迷管理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据了解,被称为“史上最严游戏防沉迷新规”出台两年以来取得积极成效,但作为一种新业态,共享主机游戏并未在监管范畴之内。
记者注意到,有的共享主机游戏还贴有“18周岁以下不得超过2小时”的提示语,但系统内部并没有设置防沉迷功能,游戏时间只能靠玩家自觉,只要付费就能一直玩下去。而且,从游戏内容看,很多游戏也并非适合所有年龄段。比如,在官方下载渠道上,《小小梦魇2》的游戏分级为13+,《师父》的游戏分级为15+。而在共享游戏主机中,玩家不分年龄,付款后都可直接开启游戏。
记者现场体验时,曾有两个男孩正在玩时下一款热门游戏,并已经玩到了最后的关卡。这款游戏一共37个关卡,平均通关时间在15小时左右,算下来,每一关卡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其中一个男孩向记者表示,游戏可以“云存档”,下次登录账号就能接着玩,“虽然这样要一直充值,但爸妈不给我买主机和游戏,只能这样来过瘾了。”
2021年9月,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出版工作委员会曾发布《网络游戏行业防沉迷自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其中强调,各类单机、主机游戏要同步内设防沉迷设置和家长监护系统,在下载、购买等环节必须严格执行身份实名认证。一些家长表示,尽管《公约》将主机游戏也纳入了监管范围内,可从目前来看,这对共享主机游戏的新业态并未产生约束力。
记者手记
别让游戏新业态成为监管盲区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按摩椅……近些年,各类共享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主机游戏也打响了共享概念,并逐渐在热门商圈站稳脚跟。
业态创新值得鼓励,但作为游戏产业下的一个细分品类,共享主机游戏在落地前就必须将未成年人保护纳入考量范围内。毕竟,孩子爱玩游戏是天性使然。如今成熟的游戏又极为擅长通过刺激的感官体验、精妙的节奏设计吸引玩家,如果不对未成年人设限,自控力不强的孩子就可能陷入游戏成瘾,甚至对其健康成长带来相当的负面影响。
过去,未成年人沉迷网游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今,随着“最严防沉迷新规”出台两年有余,未成年人上网门槛逐渐提高,时间限制也愈发收紧。数据显示,新规作用下,75%以上的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以内,未成年游戏用户群体整体消费水平也处于低位。而这背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网游防沉迷系统的覆盖。这也给共享主机游戏提了个醒,在无人值守的经营模式下,仅靠提示语根本无法防沉迷,如何精准识别未成年身份,如何防止未成年玩游戏“一掷千金”,还需要整个行业在技术层面共同探索。
游戏新业态不该成为未成年人保护的真空地带,也更加考验监管智慧。在网游被限制后,不少未成年的目光转向了这些主机游戏,相关限令也有必要扩大监管范围,对向未成年人违规提供游戏服务的经营者予以惩戒。各方合力共治、对症下药,这既有助于引导新业态规范发展,也是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