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位网友转的这篇文字,#朱令去世# 一事今都在议论。以前看到过一点,不过就知道是个清华高材生,多年前中毒。
今看很多人再说,搜索翻阅了一些资料,大概了解了一些事件发展以及背景,也看到一些观点。
这位律师的这段文字,让笔者回想起2004年、05年流行的一个游戏:警匪游戏(俗称杀人游戏)。高雅名字叫:天黑,请闭眼……现在流行的狼人杀其实也是此游戏的升级。
此事件能扯这么多年,看着朱令年龄,基本也算同龄人,而其求学之地与家境,应该已经超出众生不少,然结局如此,真是让人扼腕!
再看这律师文字,结论俺不知,能这么多年扯不清,那可能就不是一般的复杂了。单纯从逻辑推理来看,这律师言辞似乎唤醒笔者不少记忆,如这警匪游戏。
记得玩游戏时,笔者引进以及思考了许多杂七杂八的知识。如数学上的概率论,甚至对这概率论的样本重新进行界定,将概率论进行实践中进行推翻,因为样本在实践中不会是无穷的。还有心理学中的马太效应。整个游戏,察言观色、组织行为学、逻辑推理、甚至人情世故,乱八七糟的,通通融入其中,回想真是累人!就这个小小游戏,弄得这么复杂?然身处其时,笔者就是那么轴?呵呵!
也是因此,这位律师的逻辑推理,就引起笔者格外共鸣!从当年的游戏来看,逻辑推理无论如何,最终都是需要翻牌来验证。笔者当年游戏玩到最后,其实就有点自娱自乐的意思,一局又一局,反复验证自己的一些预判,然后等翻牌验证。输赢,牵扯复杂,也非个体能完全决定,但验证思考与推理,则感觉有些意思。无须谁认同与否,内心就是对自己的理论推理的反复推敲,成何在?败何在?如何修复与弥补?
可能是因为当年在这游戏投入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太多,笔者其实不太喜欢在游戏上花钱,总感觉没啥意思,然就这线下游戏却可能算是此生花费最多!
记得这游戏最初在北京西边魏公村开起,后来在东边的汽车电影院也开了家分店。
那几年这游戏挺火爆,有不少影视娱乐业人士都在玩,现在偶然在媒体上看到一些大腕,其实那会都是杀友。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小姑娘,现在都是一线明星了,且看起来似乎在娱乐圈江湖地位显赫,没想到发展如此迅猛,真是厉害。那会真是没想到,也没想过这些,就是觉得游戏玩得有意思。
有时看电视,出来个角色,或名人,都吃一惊:哦?那不是那谁谁?
再想想游戏中其表情与言语,有时还不禁哑然失笑。
娱乐之外,商界也多,白领、老板的……
记得一次采访,上下午要采访俩老板,去前不清楚是谁,还有些紧张。进办公室一看,嗨,怎么是杀友?上午遇一个,下午又一个。皆相见哈哈一乐!
笔者因一位报社同事拉去偶然了解到,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热衷于此,耗费不少金钱、精力。
玩那游戏,笔者有个不招人喜欢的坏毛病,只要一进入这游戏牌局,那基本就是六亲不认,认牌不认人,所有的思维都是根据抓牌的角色而定。但能去玩的,很多都是跟同伴、朋友,有时会照顾朋友,也能理解。
笔者开始不懂,就学习揣摩,最后有些心得,只要一开始坐到座位,就开始大脑进行运转,观察思考。观察本局在座每一位的言谈举止,揣摩性格其特点,因为你不清楚自己还是对方会抓到什么牌,不清楚是同伴还是对手,是对手如何应对?是同伴如何合作?
这游戏基本版本就三个角色牌:杀手、警察、平民。
后来不知谁又改造升级很多版本,加个什么地雷、医生啥的,乃至后面的三国杀、狼人杀。
或者游戏扯了这么多,可能当年在这投入精力太多感触多吧?
回到这篇转载文字,看起来是律师写得,这推断逻辑让笔者不自然想到当年玩游戏的场景。
牌一发,打开各自一看,拿不同牌,心里就会有不同反应:
拿警察,寻找杀手主导,第一责任人,翻牌后就开始扫视不同人表情动作,初步推测,这一圈人,谁是平民?谁是警察同伴?谁是杀手?
拿平民牌,一般最轻松,其责任是协助警察找出杀手,跟对队伍投票成功即可。这是一般要求,高手平民,则是扮演警察,甚至能主导警察找出凶手。
拿杀手牌,心里压力最大,也最有挑战性。如何杀掉警察或带领平民打乱节奏,甚至投出警察,取得游戏最后胜利。这需要很强的心里素质与诡辩技巧。
刚看这律师的逻辑推理,就想起了当年抓不同牌时的一些逻辑推理,有相近之处。
相信这律师如果玩这个游戏,可能会是高手。
当然,现实可比游戏复杂多了……
似乎讲游戏比较多,就当是当年的一段业余生活的回忆吧……
当年魏公村那店,位于军艺对面,往北北理工,人大、北大、清华,还有民大,高校不少……
记得还认识一位北大的学生还是老师,一晃都快二十年了,也都成中年人,开始拖家带口的为生活挣扎……
不知当年那些杀友们现在可好?
借此给大家问个好!
最后重温一句游戏开场:
天黑,请闭眼……